实时:你挣不到钱,可能是因为不够「臭不要脸」

时间:2023-04-21 07:13:07来源:粥左罗

这是粥左罗的第3354期分享

作者 l 妙黛 编辑 | 花花 奇妙麻麻

来源 l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资料图片)

分享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点击预约直播如显示已结束,点开预约下一场

最近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叫做“孔乙己的长衫”。 它说的是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可是很多人却放不下大学生、高学历的架子,不愿意去从事一些辛苦的工作。 现在网上也非常流行那种“下班之后去卖淀粉肠”“大学生在夜市摆摊”的视频。 一边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一边是在体力劳动中自得其乐,到底谁比谁更高贵一些? 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个话题,是不是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今天我们更想透过“孔乙己的长衫”谈谈我们与金钱的关系。 其实,按照我们过去的思维,孔乙己身上代表着骄傲,代表着文化的长衫,的确是高贵的表现。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都是从小听到大的。 记得老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弱弱的声音在问:他腰板这么硬,那他的老婆孩子吃什么? 但是这个疑问是万万不敢问出来的,因为气节与骄傲,远远比五斗米要珍贵。 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 自尊比金钱要高贵。 真的是这样吗? 当我们的钱与我们的内在自主性、内在自尊之间存在紧张关系时,我们就会陷入一种无解的局面中。 事实上,内在自尊强的人,因为有更强的自我实现动力,通常也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财务,他们不掩饰自己爱钱,也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即使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内心依然觉得自己是珍贵的。 而内在自尊弱的人,往往会不为五斗米折腰,明明内心非常渴望金钱,又害怕别人看出他的渴望。 即使穿着孔乙己的长衫,也依然无法掩饰内心的局促。 赚钱与自尊的关系,绝对不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 01这四种情况可能是你与钱的关系出了问题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关于金钱的部分少之又少。 有的父母告诉孩子“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我流血流泪赚来的”,也有的父母告诉孩子“爸妈的钱都是你的”。 在这种混乱的金钱观念中,很多人都无法处理好与金钱的关系。 因为钱的背后,有太多关于尊严,关于自尊的课题。 01 只愿赚钱不敢花钱,是内在的匮乏 前不久有一位朋友吐槽自己的爸妈,他们一直生活在农村老家,即使朋友在大城市买了房子父母也不来住。 他想出几万块钱修缮一下老家的房子,至少安装一个室内的水厕,可是父母死活都不愿意。 张口闭口就是,自己活不了几年了,不值得花钱了。 我们父母那一辈人,总是会有这样的观念: “只要花钱,这件事就不做”; “买了非必需的东西,我就不舒服了”; “我要留下这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不管口袋里有钱没钱,这些人都会感到身心上的不适和焦虑,因为他们总是担心太短的季度和明天的尘世。 他们缺乏对自己价值的认识,而过分关注自己的物质需求,将金钱看做是安全感的保障,用节俭来应对自己内心的空虚。 02 拼命去赚钱,不敢让自己休息的人 在新闻上或者我们的生活中,总是能看到那些拼命工作,根本不敢让自己停下来的人。 这类人总是感觉自己需要不停地干活才能积累足够的财富,不管自己是不是需要这么多钱,但是一定要疯狂去赚钱。 他们看起来像是在追赶时间和空间,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是在追求更高的控制力和更大的安全感。03 即使没钱,也要假装有钱的人 就像《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白领,工资收入一般。 但是她会给自己买很多衣服,买A货名牌包包,只为了让别人觉得她生活优渥。这些人常常感到自己需要拥有高端的消费品,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地位。 事实上,他们的自尊水平是很低的。 正是因为觉得自己不配,觉得自己不够好,才需要用外界的光环和掌声来获得满足感。 04 假装视金钱如粪土的人 这一类人通常是因为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选择将金钱和财富看做是一些不洁和罪恶的东西,拒绝与之打交道。 还有一些人会用“视金钱如粪土”的方式来掩盖自己与钱的真正关系。 这些人可能是在通过否认来隐藏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渴望,而不是通过面对和解决问题来实现自我提升。 并不是不爱钱,而是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爱钱。02你挣不到钱是因为你不敢爱钱我们与钱的关系,其实和我们与爱的关系很像。 钱和爱带给我们的感受类似,都是满足、给予、安全感。倘若爱是温暖的,那么钱也是温暖的。倘若爱是羞耻的,那么钱也是羞耻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对“爱”的体验是正向的,能感受到自己被一个好的客体爱护着,被一个安全的环境包容着,那么他们会对爱充满向往。 长大之后,他们也会非常舒展地去释放自己,去寻找自己的价值感。 自然地,他们会更好地看待金钱,努力去赚钱,用心去善待自己。 温柔理性地看待赚钱,也是高自尊的表现。正是因为觉得自己足够好,自己是值得的,才会觉得自己“配得”拥有金钱。 相反,如果一个人从小对爱的认知都是不稳定的,是无法被回应的,他们也就没有了感恩和发展自我的基础。 他们要么渴望钱,却又假装不需要,就像焦虑型依恋; 他们要么很爱钱,只赚钱而不休息,就像痴迷型依恋; 他们要么不爱钱,也没有赚钱动力,就像冷漠型依恋。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钱流向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不缺爱的人。不敢爱钱的人,就像是不敢索取爱的人。 钱对他们来说是烫手山芋,他们想要以此充饥,又觉得钱会刺痛自己。 除此之外,钱带给他们的是羞耻的,难堪的感觉。 知乎上有一位网友分享过自己的故事,上初中的时候,他想跟妈妈要五毛钱请女同学喝汽水。 妈妈起初是不同意,他求了妈妈半天之后,妈妈当着女同学的面,把五毛钱给他扔在了地上。 从那开始,他很仇视花钱的感觉,对待赚钱也是抗拒的态度。 当我们想到金钱的时候,联想到的都是一些痛苦的,羞耻的,恐怖的体验。 那么,当我们想要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力,想要看到自己的价值感的时候,也会感觉到痛苦、羞耻、恐怖。 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把自己赚钱的体验与痛苦结合,比如把自己困在贫苦之中,或者不让自己享受金钱。 03当你内在充盈钱包也就充盈了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用金钱来衡量我们自己、他人或者世界的价值。 但是,如果我们全身心地追求钱财、物质或者无止境的消费,最终却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变得更加富足,那么这么做,究竟意义何在? 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用一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当我们真正关注自己内在的充盈,提高自己内在的丰盈,我们会感受到一种真正的满足和幸福感。 当我们关注自己的成长和提高,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力量点和优势上,并逐渐孕育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和体验,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充盈”并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充实,还延伸到物质层面。 我们可以更加理智地进行消费,坚持自己的承受能力和消费习惯,拥有更加健康和平衡的财务状况。 与此同时,也能更好地关注和发展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更加富足和充盈。 即使没钱,也并不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有钱或者没钱,并不能代表内心的充盈,更不能代表与钱的关系好。 真正与钱关系好,是不管有钱没钱,都对自己的价值感充满热爱,都拥有从内而外建立的稳定自尊。 不管有没有穿着孔乙己的长衫,都在努力追求幸福的生活,物质的和精神的。 内心不缺爱,内心充盈的人,往往是不觉得自己缺钱的。越是想要把金钱当掌控,把金钱当成长衫的人,不管有多少钱,都觉得钱包好像不够鼓。 如果你是陶渊明,重新选一次的话,你为五斗米折腰吗? 推荐阅读:

1、

2、

3、

4、

END

写作是个人能力的放大器可以让你的人生拥有更多可能ChatGPT时代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赚钱?欢迎报名粥左罗7天写作特训营了解只需要9.9元试一试说不定就有惊喜实战课程+社群服务+打卡作业‍‍助教老师一对一点评粥老师的2次专属直播+答疑‍‍‍‍开营倒计时3天扫码立即了解

看完记得关注@粥左罗

及时收看更多好文

↓↓↓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